32
2022
-
12
-
01
近日,江蘇公布了一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,包括利用暗管私排污水,電鍍作坊用滲坑排放含鉻超標廢水,不正常運行大氣在線監測設備,非法處置廢礦物油,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造假等等。確實,對于企業來說,搞環保就意味著成本上升,但咱就是說,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于每家企業來說都是有長遠利益的,尤其是在民眾環保意識普遍覺醒的當下,環保標簽亦將成為品牌建設的新標簽。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剛剛還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,證實了高ESG投資組合通常優于低ESG投資,ESG業績在金融危機期間緩解了金融風險的結論,足以證明市場的“偏愛”。而在清潔生產轉型的過程中,企業更要做好全流程風險管控和成本管控,這也非常考驗企業的管理能力。比如,上述提到的電鍍行業含鉻廢水處置,這種高難度廢水處理本身就存在技術難點,也存在成本管控節點。企業與其花心思逃避監管,不如主動尋求最佳解決方案,畢竟一方面是環境違法罰款,另一方面是誠信缺失,品牌公信力下跌,其實是得不償失的。我國已經通過多項標準對這種重金屬污染物加強了管理,比如針對電鍍行業的——《含鉻電鍍污泥處理處置方法(GB/T 39300-2020)》、《電鍍污泥減量化處置方法(GB/T 39301-2020)》、浙江《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3/ 2260-2020》、廣東《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(DB44/T 1597-2015)》、《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?電鍍...